对于马来西亚的人民来说,能够拥有多种的语言能力一直都是一个优势。生长在多元种族的坏境中,若想要和平共处就必须了解对方,而语言的沟通就是最普遍的了解工具。
因着马来西亚的种族巴仙率以巫裔居多,接下来才是华裔和略为少数的印裔,所以理所当然在马来西亚的主要沟通语言为马来语和华语居多。但因着马来西亚曾经为英国殖民地,再加上英语也是国际语言,所以英语也成为了马来西亚人民的主要沟通语言。
可是当马来西亚越是发展,人民所拥有的语言能力越是下降。最明显的可以说是人民操作华语的能力,持续不断地在下降中。
我是一名小学补习老师,成为补习老师的资历已有4年,虽然不是说很长的时间,但这4年却足以让我看见一代不如一代的差别。每一年所教的学生华语程度都越来越差,而且学生对于上学的意愿也非常的低,就像上学是人生的唯一的活路般。
虽然学生都是华校生,但是华语的能力并不好,加上在家父母也总是以着英语来与小孩对话,所以即使是华人,有时候华语的程度都不及同样读华校的友族同胞来得好。
就拿今年我所教的三年级生做个例子,在课堂上学生即使有不明白的部分,也不会主动询问,上课时也常常神游太空般的眼神望着白板,就连在做功课的时候也无法集中注意力。常常完成了一两道问题后,就会玩弄一下自己的手指,再不然就是放空个一两分钟后再继续作答。
若选择就读华校,可是华语却没扎好根基的话,对孩子来说读书考试就是痛苦。而我所教的孩子因为华语程度真的没有很好,甚至就连我在课堂上教课时,他们也无法理解我所说的话,有时候在迫于无奈下真的不得不使用英文来教课。
看着因无法理解问题而眼神空洞,无法解出答案时的他们,真的感到心疼。虽说英语是国际语言而必须要掌握,但是在着重英语的同时,是否我们也忘记了属于华人的特质,我们的母语呢?
政府的“只闻楼梯响,不见人下来”的教育拨款,还有至今仍然不被马来西亚重视与承认的统考,使得越来越多的父母宁可选择让孩子就读国际学校胜于华校。华校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减少当中,甚至有些华校因着没有学生而不得不走向将学校关闭的道路。
如果连身为华人的我们都不珍惜、不保护这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华语,那还有谁会保护呢?如果连身为华人的我们都不重视,那又还有谁会重视呢?
人无法只单靠一技之长生存下去,总是必须要具备各方面的能力,才能在这充满竞争的世界中存活。如此一般,在现在的中国市场不断的扩大之时,难道只单靠英语就能战无不胜吗?还是要只单靠马来语来获得别人的认同呢?
愿政府能够看见华语的价值,也愿我国华裔种族能够继续守护属于我们华人的象征,让这象征能够永远流传下去,甚至一代比一代更出色。
郑明析牧师证道话语 |
若只有<一项>做得好,
就只有【做得好的部分】会得奖。
<一项>无法成为【整体】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