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久以前,很年轻的我曾常困惑自己,为什么会常常感到厌烦呢?对固定要做的一件事、对经常所处的一个环境、对一成不变的生活形态,甚至对自己,都会不定期地感到厌烦,那时当学校老师问大家【你的志愿】时,大家纷纷举手发表说出自己的宏图大志,而我只是安安静静地听着,心里想着:什么是可以一直做到永远呢?到底怎样的工作不会感到厌烦呢?当时甚至觉得自己应该不适合结婚;万一感到厌烦怎么办?又不像搬家、换补习班那么容易,还是一个人好了。
我以为比起安定过日子,变换多端的旅行生活更适合我,十几岁开始,我就打定主意要跑到远远的国家去,最好能在腻了之前就换另一个地方住,我很认真地构想怎样的工作可以一辈子这样过(我曾想当旅行作家,边走边写,但出版第一本书拿到稿费后,就发现那么做铁定流落异乡街头,或许可以兼差当街头画家,在欧洲时还发现会写点毛笔字还可以在街头卖春联)。二十多岁时,我就决定留在地缘广大的欧陆国家,我心想,搭个超优惠的夜间火车、便宜小飞机就可以迅速地到达另一个家,就像我的欧陆教授大人,整年有空档时就飞来飞去参加研究案或研讨会,这样我闲暇时还可以当个旅行作家。这个地方应该是最适合我不过的了。
住进欧陆,没多久就发现,比起多姿多彩的都市生活,我更喜欢安静的小镇时光。即使单纯地看着窗外一棵棵树的转变,四季分明的景色,在稳定的生活形态下有着规律的作息时间,但是却需要在想法与行动上,不断挑战自己的界限。每次做作业前的过程,就像是一个工厂要赶工做出品质优良的高级车,从制作、组装到清洁每个步骤都要全力以赴,当按下 send 寄出作业后,就好好去採买,煮一顿丰盛的食物,然后又开心地全部吃光,从头到末了都尽全力去做。
这是一段好好耐着性子什么事都尽力去做的好日子。
最近在郑明析牧师的箴言发现了答案。
他写道:【若没有变化,就会在反覆的生活中感到厌烦。】
我才明白,原来过去那么容易感到厌烦的原因,是因为没有努力地产生变化,这种变化并不会自然而然发生,而是要主动去【产生】。要等待变化自然发生,好比等待化石形成,然而化石也需要有力量来促使它形成化石,然而,即使具备了化石形成的条件,也不见得能形成化石。
过几天,听到他说:【所谓眨眼间的改变,并不是一眨眼睛就变化了,而是【渐进性地】【快速改变】,就像看到美丽的晚霞、形状特殊的云朵,才想进屋里拿个相机拍下来,一出来就发现它已经不见了。】
我们的想法与生活如果想要改变也是这样,必须渐进性地快速转变才能达成变化。
原来对于现在的每一天都不觉得厌烦的原因是,每天都尽力让每件事情都在变化啊,我想,这就是一种造就吧。
转载
我也是有如此的经历。刚出社会工作时,觉得变化很厌烦。成长后,觉得一尘不变的生活才会令人感觉厌烦。
回复删除恭喜你,成长了^^
删除教导我的郑明析牧师说过,成长也是一种祝福,所以恭喜你^^